碳访录|对话葛红林:有色金属行业如何实现碳达峰,行业有哪些机遇?
来源: 财经通讯社公众号更新时间: 2022-08-25
引文: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当下,中国经济正在加快绿色转型。在这一背景下,财联社推出《碳访录》栏目,对话官员、企业家、学者等多个领域人士,为中国“双碳”之路建言献策。
财联社8月24日讯(记者 侯润芳、郭松峤)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双碳”行动的重点领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针对有色金属行业提出了多个要求和目标。如何实现《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双碳”目标下,有色金属行业和企业有哪些发展机遇?如何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围绕着这些市场关注的问题,财联社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
在葛红林看来,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有色金属工业的“双碳”行动还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利用清洁能源、扩大循环再生、强化技术创新、建设绿色体系和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协同发力,统筹推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行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葛红林还指出,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多个机遇。“与‘双碳’经济相关的风电、光伏、新能源电池以及交通工具轻量化等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兴矿产的发展将成为拉动我国有色金属需求的新增长点。此外,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等。”葛红林说。
还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指出,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葛红林在采访中透露,截至2022年6月底,西部地区电解铝建成产能3196万吨,全国占比72.5%,未来仍有350万吨产能待转移。
“有色金属行业通过努力可以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财联社:《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在你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葛红林:工信部、发改委、环境部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2025年具体行动目标,通过有色金属企业的共同努力,是有望实现这些目标的。在2025年前,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的核心是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总量控制,推广低碳技术,构建绿色模式,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总量控制指的是,在确保产业链供给链自主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法制化、市场化手段,严格控制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总量规模。总量控制住了,碳排放总量就不会持续扩大。
还要坚持推广低碳技术。目前已经开发成功的很多低碳技术都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在全行业推广这些先进技术必然会取得明显的减碳效果。譬如,如果新型阳极替代炭阳极,那么生产一吨电解铝的直接碳排放量就减少一吨以上,按3900万吨产量计算,就可减少碳排放量4000万吨以上。
构建绿色模式也很重要。电解铝电力保障模式的转变,对降低有色金属工业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清洁能源电力占我国电解铝生产用电量的30%以上,那么我国每吨电解铝的碳排放量就可以降到8吨以下,比2020年降低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减少一亿吨碳排放。
最后,通过提升行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行业的发展方式已经从拼资源、能源消耗,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在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工业增加值的持续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9.6%,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2025年的奋斗目标。
“有色金属工业的‘双碳’行动要多方面协同发力,统筹推进”
财联社:《方案》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在有色金属方面具体提出,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到2025年,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再生铜、再生铝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到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整体看,当前有色金属行业和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情况如何,比如当前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再生金属生产能力和能源利用率如何?要实现《方案》中提到的这些目标,还面临哪些挑战?
葛红林: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双碳”行动的重点领域,2020年全行业能源消耗约2.56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8%。其中,电解铝生产是能源消耗大户,用电量约5035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6.7%。以此折算,铝冶炼行业碳排放量接近5亿吨,占全行业碳排放量的70%左右,是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
推广铝液直接生产坯料的短流程一体化发展模式,是电解铝产业实现节能、减碳、降本等多重目标的重要举措。短流程一体化模式减少了铝液铸造和铝锭重熔过程,可减少约3%能源消耗以及0.8%烧损,吨铝材节约成本超过800元。目前全国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已将近70%,从产业布局看,还有进一步推广的潜力。
铜、铝等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再生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耗也远低于矿产原料。每吨再生铜铝铅能耗分别为原生铜铝铅的27%、4%、22%。2021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572万吨,同比增长8.41%,已经在国内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再生铜产量365万吨,约占国内铜供给量25.7%;再生铝产量800万吨,约占国内铝供给量的17.6%。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有色金属消费国,国内废旧有色金属积蓄量还在增加,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大有可为。
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面临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开发尚未起步,皮江法金属镁工艺“双碳”行动的路径还在探索,电解铝新型阳极开发滞后,统一的碳核算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例如,2021年我国电解铝生产煤电占全部用电量77%,远高于全国供电量中煤电占51%的平均水平。所以,有色金属工业的“双碳”行动还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利用清洁能源、扩大循环再生、强化技术创新、建设绿色体系和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协同发力,统筹推进。
“新兴矿产将成拉动有色金属需求的新增长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获得新发展机遇”
财联社:刚你提到全国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还有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也大有可为。具有来看,“双碳”目标之下,有色金属行业和企业有哪些机遇?
葛红林: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量、消费、贸易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牢固奠定了全球有色金属工业大国的地位,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多个机遇,包括: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施,有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有色金属行业去过剩产能和产业重组。通过推进产能置换,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倒逼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退出,行业内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促进行业整体发展质量提高。
产业发展出现新的增长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传统矿产资源需求增速有所放缓,锂、钴、镍等战略性新兴矿产的地位不断上升。与“双碳”经济相关的风电、光伏、新能源电池以及交通工具轻量化等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譬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拉动下,全球锂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6万吨(碳酸锂当量)猛增到2021年的60万吨,六年间几乎翻了两番。再譬如,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多晶硅产量由2015年的17万吨,猛增到2021年的51万吨,六年年均增速达到20%,占全球产量比例也从2015年的48.6%,上升到2021年的79.7%。新兴矿产的发展将成为拉动我国有色金属需求的新增长点。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新的发展契机。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早已超过世界的一半,国内已经积蓄了大量可以循环利用的铝、铜等“城市矿产”资源。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还将新产生废铝、废铜等废旧有色金属1500万吨左右。这样,国内废旧资源的再利用将为自主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技术进步获得新的动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双碳”目标催生了新的科技需求。在“双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当前动力电池、光伏等新能源材料迭代速度加快。锂离子电池刚发展起来就面临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的竞争;硅基光伏也开始面临钙钛矿光伏的竞争。说到底,不管是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之间的竞争,还是硅基光伏于钙钛矿光伏之间的竞争,都是有色金属材料之间的竞争,正是这种竞争为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要加强技术攻关、优化用能结构、激发碳市场活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财联社:有色金属企业如何适应“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于有色金属企业,你有哪些建议?
葛红林:碳达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有色金属企业也要尽快做好迎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准备,促进产业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行业骨干企业已经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双碳”行动规划方案,正在组织实施。为了推进这项工作,从有色金属协会从行业角度出发,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工艺技术攻关和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联盟,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共性难题和颠覆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争取突破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皮江法金属镁工艺减碳技术、电解铝新型阳极技术等,支撑行业的“双碳”行动。
还要推进用能结构优化。在考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转移,积极消纳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从源头削减碳排放。特别是研究和推进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与风电、光伏、储能分布式电网的有效结合,破解风电、光伏消纳难题。
激发碳交易市场活力。要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碳交易机制,激发碳交易市场活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在建立负碳产业集聚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快推动产业低碳转型。
还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尤其是加强电解铝、再生铝及铝加工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产品循环利用,努力提高再生铝回收及利用水平及比例,进一步提升铝液直供短流程比例等。
“截至2022年6月底,西部地区电解铝建成产能3196万吨,全国占比72.5%”
财联社:《方案》提出,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要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科学确定东中西部产业定位,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引导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有序转移。据你了解,目前高耗能产业向一些地区(比如西部地区)转移的情况如何?
葛红林:“十八大”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坚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绿色矿山”“清洁工厂”建设,行业“全寿命周期绿色”发展取得很大成果,为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习总书记代表我国庄重承诺履行“双碳”义务和目标后,全行业积极响应,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效。
一是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丰富地区转移,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通过产能置换,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推动消耗大量电力的电解铝产能向水电资源丰富的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转移,提高了全国电解铝生产“绿电”使用量。截至2022年6月底,西部地区电解铝建成产能3196万吨,全国占比72.5%,未来仍有350万吨产能待转移。
二是改变发展模式,争取更多消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过去,为了解决自主供给问题,我国电解铝产业凭借“煤-电-铝”联营模式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随着时代的进步,采用燃煤发电方式的电解铝自备电厂,显然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电解铝行业的自备电厂建设已经基本停止,包括风电、光伏等在内的网电保障比例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消纳可再生能源创造了条件。
当然,水电和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丰富地区承接高耗能产业转移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保障不足、相关要素不配套等等,特别是各方利益的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在产业转移进程中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利益取向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使一些政策落地需要做大量工作,甚至会出现一些波折。但是,只要认准方向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清洁能源丰富地区有序转移,首先是要坚持在总量控制前提下的再优化、再调整、再布局,加快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将项目配置在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
清洁能源富集地区要多措并举保障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用电需求。一方面要加快电源建设,优化电力运行调度,实现水电丰枯期的有效衔接,保障电力平稳供应,提高风电、光伏清洁能源消纳比例,降低高耗能企业的用电成本。另一方面,要发挥清洁能源富集地区政策洼地优势,通过税收和金融信贷的优惠政策,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laibin.intervaladdiction.cn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简称”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或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的文章,均为本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 邮件:kf@cnitdc.com 或 电话:010-63971438)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或非本单位相关机构)”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