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三)——“改革开放”“奋发图强”,奠定产业大国地位 (1978年~2012年)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更新时间: 2021-06-10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的新发展阶段。
01 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一流技术
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江西德兴铜矿采矿场联合作业现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下,1978年10月,冶金部决定成立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负责领导贵溪冶炼厂9万吨/年闪速铜熔炼、德兴铜矿3000万吨露天矿采选等技术引进项目建设。这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大规模从发达国家引进成套先进技术的开端。这些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了中国铜矿山和冶炼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后来我国铜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进日本技术建设的贵州铝厂碳素厂。
1978年2月,国家计委批准贵州铝厂8万吨/年铝电解工程,从日本轻金属公司引进16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全套装备技术,1979年正式引进该技术,至1981年12月,工程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首次引进发达国家的成套电解铝技术。通过贵州铝厂8万吨电解铝工程建设,我国电解铝生产技术总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通过这次技术引进,中方获得了日方的电解铝磁场、电场、热场基础技术软件包,为独立自主地开发先进电解铝技术奠定了基础。
凡口铅锌矿井下装药车。
1980年初,广东凡口铅锌矿引进国外先进充填工艺,并根据国外VCR采矿法,研发成功凡口大直径深孔采矿法,工艺和技术装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8月,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西北铅锌冶炼厂正式开始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从发达国家引进成套先进铅锌冶炼技术建设的项目。铅冶炼系统采用从德国鲁奇公司引进的氧气底吹炼铅法(QSL炼铅法)。虽然该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引进的该工艺为中国后来开发氧气底吹熔炼技术开拓了思路。西北铅锌冶炼厂锌冶炼系统采用从德国鲁奇公司引进的流态化焙烧炉,炉床面积达109m2,抛料机加料,提高了焙砂产出率和质量,后来在国内得到推广使用。
02 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科研开发成果显著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后,包头白云鄂博铁、铌、钍、稀土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金川镍钴等贵金属矿被列为全国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亲自负责,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科研开发的突破,中国成为世界稀土供给举足轻重的大国。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考察工作时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稀土优势发挥出来。”
0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
有色金属成为独立的工业行业
1983年3月4日,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常务会议,同意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3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批转国家经委关于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报告的通知》指出,公司要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产销结合,工贸一体的经济实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相当于直属局一级;原则上同意上收一部分企业,使总公司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实行集中领导,统一经营管理。明确提出总公司同时受政府委托,担负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建设和进出口业务的统筹,提出有关方针、政策,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后,提出“优先发展铝,积极发展铅锌,创造条件发展铜,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其他有色金属”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1984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中发[1984]24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的通知,基本同意扩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自主权,把总公司办成经济实体。
1998年4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召开机关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的通知》,决定解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在1983年到1998年期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33万吨增加到616万吨,翻了两番还多;有色金属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由113亿元增加到944亿元,提高了7.4倍;行业员工年平均工资由981元增加到8764元,提高了8.3倍。
2000年12月23日,国办发布〔2000〕81号文件,决定撤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等9个委管国家局,将其有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
2000年6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2000年7月起,将中央直属的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下放地方管理。
04 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有色金属工业国有经济包打天下的格局被打破。1980年3月,广州市二轻局铝制品工业公司与香港中国铝业公司合资的建筑铝型材生产线建成投产。该项目引进中国台湾地区制造的15MN铝型材挤压机和氧化着色生产线关键设备,形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完整的建筑铝型材生产线。这是我国第一家内地企业与港商合资的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
1984年12月,在广东南海县委、县政府“国营、集体、个体经济一起上”,县、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6个轮子一起转”的政策引导下,南海大沥镇投资150万元的谢边铝型材厂开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办的第一家民营铝型材厂。随后,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铝加工产业集群在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
1986年10月10日,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由中国、加拿大、日本三国企业合资兴建,主要生产建筑铝型材。
1997年,山西河津振兴集团2万吨/年电解铝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煤-电-铝”联营的民营电解铝企业。
05 有色金属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
1992年1月18日,新中国第一家规范化期货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开业。
1992年1月18日,中国第一家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开业。这是新中国第一家规范化期货交易所。通过期货交易,打破了国内有色金属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存的“双轨制”,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9年11月25日,国家决定放开白银市场,2000年1月1日起,白银交易在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试运行,中国50年来由银行对白银进行收购、配售的管理模式彻底改变,标志着白银市场全面放开。
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取得突破,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成为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1996年2月15日,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1997年6月10日,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上市发行,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
1999年5月28日,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在北京召开有色科研院所改革座谈会,贯彻落实科技部和国家经贸委242个科研机构改革座谈会精神,部署局属25家科研机构全面转制工作,并宣布了转制方案。有色金属工业科研院所全部推向市场。
06 自主技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为产业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金川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内50多家科研院所和建设单位,持续开展跨系统、跨行业、多层次、多学科科技联合攻关,解决制约中国镍、钴、铜、铂族金属发展的大量关键性技术难题,增强了国家战略资源的保障能力。1989年,“金川资源综合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5年,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沈阳铝镁设计院、贵阳铝镁设计院共同开发的280kA大型预焙铝电解技术取得突破,河南沁阳试验厂投入运营。2001年,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技术的280kA大型预焙铝电解生产线,在河南焦作万方铝业公司建成投产。2005年1月,由中国铝业公司工程总承包的印度巴拉特铝厂新建320kA大型电解槽25万吨电解项目正式投产,这是中国电解铝大型预焙槽成套技术首次输出。随后,中国电解铝大型预焙槽成套技术又陆续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家。这标志着中国电解铝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8年,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牵头,池州冶炼厂、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温州冶炼厂和水口山矿务局共同投资进行的氧气底吹还原熔炼工业试验取得突破。2002年12月,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5万吨/年铅冶炼技改项目竣工投产,使中国自主创新的富氧底吹炼铅技术(SKS)得到成功应用。2008年12月,东营方圆有色金属公司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发的“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能的先进铜、铅冶炼技术。
1994年,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二条铸轧法ACR铜管生产线在河南金龙精密铜管公司建成投产,标志中国铜管生产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随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精密铜管高效短流程生产工艺,为中国铜管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4年,中南大学“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项目获得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该国家奖项连续6年的空白。
2006年11月,山东丛林集团研制的200公里时速高速列车型材试制成功并批量供货,以后又陆续开发出250、300、350和380公里时速用的型材,为中国高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材料支撑。吉林麦达斯公司也较早地引进德国技术试制成功高速列车型材,并批量供货。
07 国际产能合作起步
“走出去”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986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利用杠杆租赁收购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10%股权,这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一家境外投资企业。
199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控股的中国矿业国际有限公司与美国铝业公司达成投资购买产能协议,在为期30年的合同期内,美国铝业公司每年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按成本价供应40万吨氧化铝。这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全面走向世界,实施国际产能合作的开端。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选矿厂浮选车间
1998年6月29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与赞比亚签署了合资组建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及合作开发谦比希铜矿的协议,标志着中国有色企业开发国外矿产资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公司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联合美国铝业公司,获得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现有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力拓集团是世界一流金属矿业公司,截至2020年底,市值达1423亿美元,位居全球上市矿业公司第二位。中国铝业公司收购力拓股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2009年6月11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宣布,其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13.8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部分资产。这是中国企业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参与全球产业重组的一个成功案例。6月18日,中国五矿利用收购OZ矿业公司的资产组建中国五矿MMG公司。
0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批有色金属矿山企业政策性破产
为解决陷入困境的资源枯竭型有色金属矿山等问题,自1987年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连续4次召开矿山工作会议,提出了“走改革搞活的路,努力探索有色矿山建设的新模式”的发展思路,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3次总理办公会议,听取国家经贸委、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关于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三年脱困政策措施的汇报。审议通过了43户矿山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方案,并决定从辽宁省的7户资源枯竭有色金属矿山进行试点,从此推开了全国有色金属矿山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包括沈阳冶炼厂和上海冶炼厂在内的一批不能适应新时期竞争形势的企业陆续退出市场。
09 中国迈入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大国行列
2002年,中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982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有色金属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上唯一能够生产几乎全部有色金属的国家,在全球有色金属产品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中国常用有色金属消费量达到1161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有色金属消费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1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691万吨,其中,精炼铜产量606万吨、电解铝产量1988万吨、铅产量465万吨、锌产量485万吨。加工材方面,铜材和铝材产量分别为1168万吨和3074万吨,均居世界前列。
中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laibin.intervaladdiction.cn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简称”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或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的文章,均为本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 邮件:kf@cnitdc.com 或 电话:010-63971438)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或非本单位相关机构)”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概不负任何责任。